第十一道:电影与生活中的“鸡同鸭讲”

“得儿飘 得儿飘 得儿咿的飘”

本期标题“鸡同鸭讲” ,其实是想讨论文艺作品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语混用现象。不论是饱受吐槽的中英混杂,还是在使用普通话时收起乡音、矫正用词的意识——我们一旦走出本土的语言文化圈,便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语码转换的过程。而在影视作品中,部分由于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实用语境,加之电影制作、剧本设计、观众体验等多重因素,多语混用的现象更是尤为突出——

  • 《头文字D》与《阮玲玉》中的多语混用是同一回事吗?
  • 在多语混用时,电影里的人物能否理解彼此,观众又能否理解电影?
  • 谁是香港电影里的“标准”粤语?
  • 导演要如何协调跨文化的制作团队与艺术要求?
  • 什么是“标准”的英语、普通话与粤语?
  • 是否存在“纯净”的语言环境,或只是人口流动相对固定的语言环境?

本期也将开启烤糊一直想做的翻译专题。烤糊都有着外语院校的学习经历,而翻译不仅是我们学业的重要部分和初入社会的打工技能,更是我们如今身处跨文化地区时,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刻需要进行的活动。这是我们共同的思考兴趣,也将是我们长时间不定期连载的专题之一。


本期速览

[02:10] 《头文字D》里令人纠结的多语环境:演员原声、跨国制作与豆腐店招牌

[06:15] 《阮玲玉》电影与历史中的多语混用

[15:00] 相隔半个世纪,上海与香港的镜像关系:阮玲玉学普通话 & 刘嘉玲学粤语

[20:37] 谁是香港电影里的“标准”粤语?

[27:16] “方言电影”里的“方言问题”:《海上花》《让子弹飞》《南方车站的聚会》《地球最后的夜晚》

[38:05] 烤芬为“中英夹杂”正名?

[39:20] 烤芬在北京努力避免使用“哏儿”

[43:30] 香港让虎头放弃了对“纯净”和“标准”语言环境的坚持

[44:36] Oasis瓦解了虎头对“英音”的认识

[48:15] “讲好普通话”:推广与演变

[56:00] 令人迷惑的彩蛋:南方周末的派对?


本期相关链接


logo@找鸟儿

联系我们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 糊汉三(微信号:athousandkn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