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道:从“大屋顶”到“福禄寿”,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建筑”?

聊聊身边“奇奇怪怪的建筑”的“前世今生”

七年前初到北京时,虎头以北京西站为起点,开启了大学生活。从见到火车站外观的第一眼起,随着城市探索的日益深入,她逐渐生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北京的建筑总有个中式的“大屋顶“?从北京西站到协和医院,从中国美术馆到北外校园,简洁方正的房屋主体与工业材料,拼贴上强调曲线与飞檐的中式传统屋顶造型,组成了北京独特的城市面貌,也记录了这座首都中政治文化力量的比拼与变迁。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来自北京的建筑师与城市研究员王沁雪,来解开虎头多年的疑问。我们从上世纪末在建造中式“大屋顶”的热潮,聊到了千禧年以来的央视总部大楼“大裤衩”和“福禄寿”天子大酒店,通过追溯北京城里这些“奇奇怪怪的建筑”的“前世今生”,对中国城市化的博弈因素与历史变迁做了一次绝不完整的梳理和回顾。

特别感谢邱牧云和他的论文“A Troubled National Style: The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Behind The Design Choice of Beijing West Railway Station”,为我们提供了讨论起点与史料梳理。

本期速览

[03:44] 为什么北京的建筑总有个中式的“大屋顶”?

  • 从勒·柯布西耶与现代主义建筑说起
  • “大屋顶”的历史:民族身份、阶级斗争与“夺回古都风貌”
  • 为什么在众多中式元素中选择了屋顶
  • 民族身份的挣扎与反思

[36:15] “奇奇怪怪的建筑”之起源——为“大裤衩”正名!

  • 央视“大裤衩”是对传统摩天大楼范式的颠覆与宣言
  • 库哈斯与“癫狂的纽约”:为曼哈顿补写的宣言

[51:50] “奇奇怪怪的建筑”在今天——“福禄寿”天子大酒店

  • 后现代建筑思潮:不只中国才有“奇奇怪怪的建筑”
  • 建筑的诚实性与道德性
  • 景观社会与“迪士尼化”
  • 谁决定了我们的城市风貌?

相关图文

欢迎移步微信平台“糊汉三”,回复关键词“寿桃”🍑,查看完整(长篇)图文

1. 为什么北京的建筑总有个中式的“大屋顶”?

北京的中式“大屋顶”举例:

  • 北京协和医学院旧址(原协和医院),1921年落成。其原址为清太祖第十五子豫亲王府第。美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购得此地,拆除原建筑,改建协和医学院,以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结合西式装修。
  • 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由董大友设计,1933年落成。中式元素的引入成为了唤起民族主义意识的手段。
  • 北京友谊宾馆,由梁思成弟子张镈设计,1954年落成。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曲面坡度、大屋顶有绿色琉璃瓦覆盖。
  •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楼主楼,由梁思成设计,1955年落成。
  • 北京站,1959年启用。其站房同时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风格和苏联的斯大林社会主义建筑风格,其结构体现了其“首都大门”的建设意图。
  • 1965年的中国美术馆,由戴念慈设计,1961年落成。其七层飞檐的设计借鉴了敦煌莫高窟96号窟“九层楼”的飞檐形式。
  • 北京西站,1993年落成,为陈希同担任北京市长、市委书记时期倡导“夺回古都风貌”的代表建筑,上方屋顶高达30米,因造价高昂引起争议。此类在陈希同时期加盖仿古元素的建筑一度被称为“夺式建筑”,这些建筑顶部的亭子在陈希同倒台后也被贬称为“陈希亭”。
  • 双安商场,1994年开业。

  •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Villa Savoye),1931年落成,作为他所提出的新建筑五点的终极实践。
  • “梁陈方案”,1950年由梁思成与陈占祥提出的首都发展规划,提议将北京新城中心与老城中心分开。与之相对的苏联专家方案则建议以旧城为中心进行改造。
  • 悉尼歌剧院,由伍重(Jørn Oberg Utzon)设计,1973年落成,其屋顶设计体现了对中国古建筑坡屋顶建构中模数化的深刻理解。
  •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个放大的榫卯”


2. “奇奇怪怪的建筑”之起源——为“大裤衩”正名!


3. “奇奇怪怪的建筑”在今天——“福禄寿”天子大酒店


logo@找鸟儿

联系我们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 糊汉三(微信号:athousandkn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