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上期讨论了今日“东京处处都是外人”的社会现象后,我们在本期借由一场围绕翻译的文献与艺术展览,穿越回一百年前的大正日本,回望翻译在二十世纪东亚现代化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历史洪流间 “日留子” 们具体而生动的生活细节。
这场名为 「神保町译闻录」 的展览由 「灵犀计划」 策划——这是本期嘉宾 Emily 金雪妮 与Sharon 刘笑容发起的关于亚洲的翻译与翻译亚洲的写作与展览项目。「神保町译闻录」基于对二十世纪初中日文化交流与留学史的文献研究,以当代艺术作品与一系列对谈及工作坊的形式,与一百年前的历史展开对话。展览刚于2025年7月25日至8月7日在东京神保町Gallery Kura(蔵)举办,而这座画廊原为有着百年历史的旧书仓,也在当代观众的心中引发了许多跨越时间的遐想。
回望历史,翻译如何推进和塑造了中国的现代化?学习外语、留学东洋如何承载了学子们对世界与未来的想象?而他们满怀期待与忐忑抵达的大正日本,又是何种社会面貌,与世界各国有何种联系?鲁迅也会“留学几年,怀念终生”吗?官费奖学金够用吗?留子们吃住如何、去神保町哪家书店买书,又念念不忘哪家甜品?——我们翻阅历史,从中窥探或想象这些具体的生活与思绪,也在当下以这样一场展览兼研究项目超越历史,与时空对话。
昔日,翻译仍承载着科学、进步、世界主义与现代化的未来想象;而在知识被解构、系统正崩坏的今日,我们虽然放弃了世界语与地球村的幻景,却也终于坦然接受了“鸡同鸭讲”的混乱困境——不再“需要”翻译,亦无时不刻、永将继续着翻译——翻译着语言、文化、历史与自我。

本期封面:陈逸飞《神保町译闻录》,2025。木刻版画草图。图片由陈逸飞提供。
如果你喜欢烤糊的翻译专题,不如看看……

我们的播客来到第六年,特邀活跃于香港伦敦两地的人气插画师 Celine Ka Wing Lau ,以我们最受欢迎的两期播客单集为灵感,设计了两款联名棒球帽——「猫当劳 CatDonald」及「翻译 Interrupter」。
🍔 猫当劳CatDonald:灵感源自越烤越糊《同一个世界,不同麦当劳》,深入挖掘了麦当劳品牌全球化与东亚本地化的历史与影响。
💬 翻译Interrupter:呼应了烤糊长期连载的翻译专题,以我们家中的三只小猫为原型。我们的跨文化日常,是自由对话,还是各自误会?
和我们一起,把喜欢的节目和图案戴在头上吧!(⁎⁍̴̛ᴗ⁍̴̛⁎)

本期速览
[00:29] 灵犀计划与展览「神保町译闻录」
[09:57] 大正时期旧书库作为展览空间
[14:49] 翻译与现代东亚:大正民主与大正浪漫
[27:13] 一百年前留日学生的衣食住行(周氏兄弟是什么MBTI?)
[53:14] 中日交流政策夹缝中的个体青春
[67:55] 以“硬译”革新汉语与思想的争论
[75:27] 展览对谈与工作坊中“拥抱混乱”的翻译现实


更多展览现场与“大正日留手册”的图片可以在越烤越糊与灵犀计划的小红书与公众号看到哦!
相关索引
- 灵犀计划网站
- 灵犀计划小红书
- Gallery Kura
- ‘In the Glow of the Lingxi’, Art Review Oxford
- 鹿岛茂《神保町书肆街考》
- 鲁迅《小约翰》
- 鲁迅《19210829致周作人》
- 卢敏芝《咖啡店的颓废与革命——论田汉二十年代作品的世界/国际主义与现代性》
- 田汉《蔷薇之路》
- 鲁迅、周作人《域外小说集》
- 徐志民《放任自流与优待主义:日本对民国初期留日学生的政策(1912—1917)》
- 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 王宏志《翻译就是斗争——鲁迅与瞿秋白〈关于翻译的通信〉的中心问题》
- 梁启超《和文汉读法》
- 陈逸飞的布袋戏工作坊
- 美学校
- 可思母俱乐部
- 中村屋
- 柳原白莲
- 相马俊子与Rash Behari Bose
- 爱罗先珂
- 大杉荣
- Art Translator Collective
烤糊往期翻译专题
音乐
大正コソコソ噂話 BGM - 鬼滅の刃
大正浪漫 - YOASOBI
logo@找鸟儿
联系我们
公众号 糊汉三(athousandknives)
小红书 越烤越糊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 yuekaoyuehu